当前位置:网站主站 > 市场资讯
网站主站
2018年退市制度改革有望获实质性进展 财务指标正完善
新闻来源:东方财富网   发布人:宁波上市公司协会   点击率:690   发布日期:2017.12.04

    2018年,资本市场退市制度改革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近期,来自证监会及交易所的表态显示,未来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同时交易所将承担起退市的主体责任。

  近期,证监会高层先后表态将改革退市制度。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一次峰会上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下一步将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近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将持续改革股票发行、退市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优胜劣汰机制。

  另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1月10日表示,目前交易所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优化退市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

  这与此前上交所理事长吴清的公开表态一致。他指出,当前退市制度不完善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完善现有退市制度,将针对僵尸企业进一步明确财务指标要求,并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增加经营收入、资产规模、员工人数等最低持续经营条件。吴清明确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退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二是交易所要承担起退市的主体责任。他还表示,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类退市指标,以及进一步优化退市相关配套措施。

  根据证监会制定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我国退市制度分为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两大类,包括27种退市情形,其中强制退市情形20种。

  除了推进退市制度改革,以及强化交易所在退市制度改革方面的主体责任之外,业内人士普遍建议,未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指标的同时,要在强制退市情形下,强化对违法违规主体及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处罚和责任赔偿。

  保壳大战烽烟再起 22家ST公司存退市风险

  退市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下一步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演变趋势也备受期待。近期证监会频频发声,强调要改革退市制度,此前,还表示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这彰显出证监会将严格执行退市机制的决心。市场人士预计,近期将出台相关文件,以弥补退市机制存在的短板。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仅有欣泰电气和新都酒店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前者是因为欺诈上市;后者是因为连续3年亏损。

  由此可见,A股退市率明显偏低,虽然在经历了2012年和2014年两次改革后,近几年我国退市执行力度有所加强,但退市率仍然极低。据数据显示,目前有22家上市公司已经两年亏损,并且今年前三季度仍是亏损状态,分别是*ST烯碳、*ST昌鱼、*ST华泽、*ST昆机、*ST吉恩等。有退市风险的公司,总是希望通过获得补贴等形式尽力改善业绩,也有公司经过重组脱胎换骨,还有些公司则通过母公司资产注入勉强维持上市条件。

  例如,*ST烯碳11月11日发布关于公司股票暂停上市期间工作进展情况的公告。公告称,因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第 14.1.1 条、14.1.3 条的规定,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自2017年7月6日起暂停上市。为股票恢复上市公司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进展情况:第一是公司治理;第二是加强梳理内部风险控制;第三是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可以看出,公司也在积极打响保卫战。

  “临近年底,对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方,要努力避免退市,就需要在保住‘壳资源’的利益和扭转企业业绩付出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上市资源仍旧是重要的金融资源,因而,退市仍旧难以完全市场化。” 深圳前海复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位业内专家也表示,“劣质公司继续留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占据了宝贵的市场资源。管理层应该制定更严格的退市规则和标准(包括惩罚措施)。只有良性循环起来,我们的市场才会更健康、更有活力。”

  生产自救、变卖资产、重大重组、政府补助 ST公司为扭亏各显神通

  临近年底,ST公司保壳“生死战”进入倒计时。对于ST公司来说,2017年年度业绩预亏可能意味着“摘星脱帽,避免退市”的愿景打了水漂。

  ST公司各显神通。有的公司依靠政府补助、有的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还有的公司则是在行业回暖的大环境下,主动续命开展自救行动。其中,ST华菱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5.72亿元,成为ST公司群体中的盈利翘楚。

  有的ST公司通过变卖资产扭亏为盈。例如ST昌鱼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控股子公司大鹏畜禽发展有限公司99.9%的股权转让,将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获得股权投资溢价收益4293万元。然而,大鹏畜禽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是亏损状态,截至2017年8月31日,累计亏损达195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变卖亏损资产而获得高额收益的交易应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即使公司借此扭亏摘帽,其主营业务也没有明显好转,在价值投资背景下,这样的公司很难被市场看好。

  除靠自身主营业务增长、股权转让实现翻身之外,借助重组进行保壳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如ST三泰在2015年和2016年经营业绩连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仍亏损1.97亿元。但随着今年8月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交割,该公司业绩实现较大逆转,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达到6.87亿元。通过重组方式实现“乌鸦变凤凰”。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政府补助也是保壳大战中一大主力,往往会让处于暂停上市边缘的ST公司“起死回生”,效果立竿见影。其他如卖房、甩卖资产也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意义重大,等于资产的盘活。  

版权所有:宁波上市公司协会  浙ICP备17042057号